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探访曾三仙米线家门店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还怎么放心吃?
2025-01-03 18:58:54 产品中心

  食材开封后不贴效期标签,米线、泡菜等食材掉落地上捡起接着使用,更有某店店长和员工称后厨有不少蟑螂……2023年12月,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人员在餐饮品牌曾三仙米线的多家门店后厨发现诸多食品安全问题。

  去年12月7日晚,在曾三仙成都凯德新南店,调查人员发现后厨工作人员在准备炸蛋时,盘子内仍有未用完的炸蛋。被问及这部分炸蛋是何时准备的,该店一员工答道:“这是前天的,油炸的放一个星期都没事儿。”

  此时,调查人员询问炸小吃的油是哪一天的,该员工称“有个四五天了,勤换的话,划不来”。

  根据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感官要求是具有正常煎炸各种食品过程中植物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并且无异味、杂质和残渣。理化指标应符合酸价≤5mg/g,羰基价≤50meq/mg,极性组分≤27%。

  当调查人员询问公司有无规定炸油更换时间的规定时,该员工回复:“没有规定,你看实在不行了就换。”

  类似问题也发生在曾三仙杭州富阳银泰店。12月18日,对于换油问题,该门店员工对调查人员表示:“一般说,一星期一换。”

  12月8日,成都凯德新南店的后厨员工正蹲在地上查看冰箱食物时,调查人员发现已开封食物的袋子,分装以及保存食物的餐盒外都未标注效期。“食物开封不打日期吗?”该员工表示:“有日期表,可以写日期,(食材)每天都在用,用个3天,写个啥。”随后,调查人员在操作台上方的置物架上看到空白的效期标签。该员工说:“正规是要写的。”此时,另一位工作人员接过话茬:“写了还要更换。”

  12月7日中午约11点,调查人员看到成都凯德新南店后厨操作台下方的地面上有一碗备用的米线,其中的一位员工拿起这碗米线时,把沾到地面的米线也收至碗中,随后放在操作台面上备用。

  当天下午6点多,该员工蹲在地上将海带分装到两个筐中后,用脚推着装有食材的筐,将食材移动至保存区。

  第二天中午,该员工在左手未戴手套的情况下,蹲在地上拌咸菜,并将掉落在地上的菜捡到盆中接着使用。约2分钟后,该盆泡菜便被拿到外面堂食区,供到店顾客食用。

  12月23日下午约3点,南京新街口店的后厨员工在与调查人员聊天时提到:“这里有很多小蟑螂,它会在墙上爬,也会出现在电饭煲锅底电机的位置。”当天下午约4点,店长也提及“(蟑螂)特别多”。

  2023年12月7日,成都凯德新南店后厨内,一员工打开汤桶盖时,调查人员发现汤中浸泡着“米线专用汤底半固态调味料”的包装袋,感到惊讶地说:“那(汤)有个袋子。”

  该员工解释:“刚才水温不够,这里面(袋子里)有很多油,把它烧热了涮一下。”随后,该员工徒手拿起袋子,把汤舀进袋中晃一晃,再倒入桶内。

  同样的“米线专用汤底半固态调味料”也出现在曾三仙南京新街口店的后厨。12月23日下午,调查人员发现一个已开封的调味料包装袋被夹子封口后放在拖把存放区域的管道上方,这里并不是食品存放区域。

  打开曾三仙米线的官方网站,在三仙展示“汤料味配”页面顶端,映入眼帘的是“现熬原汤 汤底绝不过夜”几个大字,并描述:“创始人始终专注于汤底的打磨与极致追求,他表示‘米线全靠汤,所以我们采用每日现熬的大骨原汤打底,同时汤底绝不过夜’。”

  门店后厨,米线汤底为员工用调味料包兑水煮成。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人员对此感到疑惑:“我还以为店里的汤是骨头现熬的”。该员工回答:“这个就是骨汤,只是成品而已。”

  曾三仙米线官方网站的“三仙实力”页面显示,2022年10月,曾三仙米线合作上纵集团,开启品牌全国化发展之路。2023年2月,门店达到100家;11月,全国签约门店就突破900家。

  对于上述曾三仙米线热线,始终无人接听。之后,一位曾三仙总部蒋姓招商人员主动联系,随后告知抖音搜索“曾三仙”,搜索出来的结果排第一的“曾三仙米线”账号就是创始人账号。联系曾三仙米线抖音账号显示的手机号,对方称其为曾三仙米线总店,面对采访需求,接听电话人员称需要询问公司接收采访函的邮箱。挂断电话,此后再次拨打上述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在曾三仙米线抖音账号内留言,也一直未得到回复。2024年3月14日,致电曾三仙米线在天眼查登记的联系方式,始终处于通话中。随后,再次联系蒋姓招商人员,对方回复:“上次我已将情况同步给领导,即招商部负责人,至于啥状况我并不清楚。成都总店是创始人开的,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能够提供老板的电话。”再次致电曾三仙米线成都总店,接听电话店员提供唐姓负责人微信号。将以上问题发送给唐先生。唐先生回复:“已将联系方式转发给公司管这样的一个问题的人。”

  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后厨一周更换一次炸小吃的油属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且油脂酸败的食品的行为,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六)项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别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