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查处餐饮行业的16种常见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要格外注意事项及法律依据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刊组织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针对此问题现有3个重要观点,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只是抛砖引玉,提供参考,打开思路。也不代表本号观点。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或者都不准确,期待你的正确观点,留言文后评论区。并请关注本号,本号会时常为你答疑解惑!
全面性:要收集包括书证(如菜单、采购单据、销售记录等)、物证(如过期食品原料、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等)、视听资料(如监控录像显示的违规操作过程)、证人证言(如顾客、员工的证词)等多种类型的证据,确保证据链完整。
合法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例如,在进行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应不少于两人,出示执法证件后再进行检查和证据调取工作。
公正公平:对所有餐饮企业一视同仁,避免选择性执法。在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保障其合法权益。
时效性:及时开展调查,避免证据灭失或情况发生变化。比如对于易腐坏的食品证据,要尽快固定和检验。
精准性:准确认定违法行为,区分相似违法行为的界限。例如,区分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使用和超限量使用两种不同违法情形。
更新法规知识:餐饮行业法律法规可能会更新,执法人员要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规定,确保适用的法律依据正确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如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如第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适用于餐饮场所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如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及餐饮行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等内容。例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查处餐饮行业的违法行为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以下是餐饮行业中常见的16种违法行为、查处时的需要注意的几点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加工环境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百二十三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相关法规。
1.全面检查:对餐饮店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
3.依法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理,确保公正、公平。
综上所述,查处餐饮行业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取证工作,并依法进行处理。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餐饮行业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 证据收集:全面、客观、及时地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现场检查记录、物证、证人证言、相关文件等,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线. 程序合法:遵守法定的查处程序,如表明身份、告知权利义务、听取陈述申辩等。
4. 专业知识和技能:执法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餐饮行业知识和检查技能,以便准确判断违法行为。
1. 无证经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2. 安排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包括健康证明已过期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3. 经营者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或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但过有效期的),或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
4. 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例如采购的食材经检测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5. 生产经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的食品:如消费者在食物中发现异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六项,禁止生产经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6. 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禁止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7. 未按规定进行食品留样:某些特定餐饮场所或食品需要按规定留样,以方便后续检测和追溯,违反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8. 餐具、饮具未按规定清洗消毒: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饮具。
9. 食品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例如加工场所环境不卫生、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违反相关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10.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别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11. 虚假宣传:对菜品的成分、功效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12. 价格欺诈:如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相关价格管理规定。
13. 未明码标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14.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例如未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线. 计量作弊:如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故意改变计量器具的准确度,造成短斤少两,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规定。
16. 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实际查处工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判断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处理。同时,要加强对餐饮行业的日常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餐饮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请注意,法律法规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体的查处工作应依据当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此外,不同地区对于某些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执法人员在工作中需遵循当地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近日,广东一女生穿上弯刀裤后直接绷不住了。网友:解决大家没有O型腿的问题。
“千禾0”零添加酱油背后:食品专家称零添加剂既不更安全,也不更营养健康
今年3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订婚案”刑事二审前夕,大同中院拟对男方适用缓刑矫正,家属拒绝。#媒体精选计划
福耀科技大学公布了:首届招100人以内,年学费5460元!大四到境外名校学习一年,与剑桥、牛津、斯坦福等合作
据《福州晚报》3月22日消息,今年该校计划招收100名以内学生,学费每年5460元,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将获得双学位。
3月25日,武汉大学法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优秀党员、当代中国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离休教授刘丰名先生,于2025年3月25日凌晨1时7分辞世,享年96岁。
甘肃临夏一小学副校长被控16岁女学生案重审改判:从罪变更为强制猥亵罪,获刑3年半
甘肃临夏一小学副校长马某被控16岁女学生,一审被判罪,获刑四年半,据一审判决书,事发后女生处女膜完整、内裤未检出可疑斑迹,该案经二审判决发回重审。
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旨在呼吁国际社会一起努力,加强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3月20日,广东省气象局发布2024年广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据此归纳为十大关键词,去年天气气候有何特点?